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老齐(陈志强)

陈志强 知青情缘 2024-02-02



有声朗读


    上海知青老齐,1969年底从上海上山下乡到云南勐腊水利兵团。老齐性格内向,平日里不多说话,这和他的家庭和他的身世有关。老齐的父亲是上海一位当地远近闻名的有着高超医术的德高望重的医生。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污以封资修代理人的罪名惨遭逼死。经此打击,老齐在学校里经常是沉默不语。


    在连队里老齐和大家一起在风雨里在烈日下挖山不止。早上吃过早饭要上工地劳动了,男知青们都脱掉汗衫背心,穿上一件旧的劳动服,这件浸透了汗水的劳动服是不洗的,要穿到星期日休息才拿到河里去洗。老齐头戴一顶破草帽,披上一件篮格子粗布衣衫,提着一把锄头就上工地了。一天劳动下来,被汗水湿透了的衣服又被炙热的太阳晒干,衣服后背都是白花花的盐霜。

 

     老齐和其他知青不同的地方是他随遇而安,同样是艰苦的生活和艰辛的劳动,他没有抱怨,也没有牢骚,没有叫苦。他好像认命了,他照样吃得下,睡得着。刚到云南时老齐很瘦,几年下来他反而粗壮结实孔武有力了。


    老齐能吃,有一年连队养的猪患猪瘟病死了。很久没吃上猪肉的知青怎么会放弃这次的吃肉机会呢。这天正逢星期天的休息日,上午全连女知青都集中到食堂里包猪肉饺子。中午的一顿饺子把连队的男女知青的肚子都吃圆了,老齐恶狠狠地吃了41个大饺子。


    老齐待人很友善,但一旦谁惹怒了他,他的样子是非常可怕的。有一天,不知是怎么弄的,老齐和连里的一位知青发生了口角,被激怒的齐同学手里拿着一根斧头柄,近视的两眼眯缝着,透出来的是冷冷的寒光,慢慢地靠近对方,就像一只被激怒的老虎,正要张嘴扑向对方。和他吵架的知青显然也被他的凶相吓怕了,转身就远远地走开了。


    在一次回上海探亲的路上,汽车路过玉溪时老齐和几个连队知青在一家饭店吃饭,有几个当地的小混混买饭不排队就插队挤到老齐的前面。被人高马大的老齐抓住衣领子扔了出去,欺软怕硬的痞子只能认倒霉。

 

    1972年连队抽一部分知青到勐腊县各公社参加边疆政治边防工作。老齐也在其中。在县里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他分配到勐腊县红旗公社下面的小勐养。在小勐养他随同当地干部走访村村寨寨,同当地民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组织村民开会学习,教育边境的村民们加强边防意识,严防境外国民党残余势力的侵扰破坏。1974年他回到连队。


    1974年水利兵团完成了水利的施工任务,全团知青转到建设兵团农场。老齐又成为种橡胶割橡胶的工人。5年的农场生活是很熬人的,繁重的劳动,每日三顿油,菜都匮乏的艰辛生活,以及枯燥单调孤独寂寞的日子。而老齐的生存能力似乎特别强,就象一颗大树的种子,掉到什么地方都能顽强地扎到土里,生根,发芽,长成树苗。别的树苗都夭折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1979年初老齐随回城的知青回到了上海,并安排进了一家企业工作,到底是在边疆经受过十年的锻炼,别人能干的,他也能干,别人干不了的,他照样能干,并且很快就掌握了生产技术,熟悉了厂里的各个生产环节,任生产科长的老齐把厂里的生产安排的井井有条,老齐的努力工作表现,得到了厂部领导的赏识。为了打开厂里的产品销售局面。他又被任命为供销科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老齐懂业务,对待领导和下面的工人都是客客气气的,也很讲情义。其实大家都明白,在一个单位里工作,最重要的是会做人,把上下左右的关系都搞好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工作能力。在工厂工作的几十年里,如鱼得水,借着供销产品的工作需要,老齐跑遍了全国各大城市。2013年,60岁的齐大科长退休回家。

   

     老齐退休后生活得非常快乐。他喜欢旅游,每次知青组织的外出旅游活动,都有他的身影。他爱跳交谊恰恰舞。每次连队知青聚会,他都会上台表演,跳着熟练优美的交谊舞,根本看不出他已是个60岁的人了。老齐也喜欢麻将,似乎中国大妈大爷会的时尚的东西,没有他不会的。


    老齐很喜欢和我谈政治谈国家大事,按他的人生经历来讲,应该是厌恶政治的,而他偏偏喜欢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这是很奇怪的。别人都以为我一定是个热衷于政治的人,而我又偏巧是个远离政治的人,人生道路的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造就了每个人的政治态度。


    知青回城后,穷极思变,即使生活再拮据,再困难,都没有放弃要给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温馨的舒适的窝的念想,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买一套房,即使面积小一点也没关系。我认识的回沪知青,没有谁在买房的路上缺席的。齐同学是个聪明人,当然决不会错过最佳的买房时机的。惠及自己,惠及子女,繁荣了上海的房地产经济,又拉高了上海的GDP,唉--。现在回过头来看,知青确实是社会上最肯吃苦的一群人,是眼光和决断最敏锐最果敢的一群人,为自己和家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竟然没有在老齐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 快乐的老齐,让自己快乐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知青这一代人终将远去。但在中国,知青这个名词早已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几十年后,几百年后,翻开史书,一定能找到记载知青的历史篇章。


作者简介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知青回忆】买菜的苦与乐(陈志强)

【知青回忆】难忘的南腊河(陈志强)

【知青回忆】工地上和茅草山上 (陈志强)

【知青回忆】45年前的边陲小镇勐腊(陈志强)

【知青回忆】1970年3月的一场大火(陈志强)

【知青回忆】连队生活回忆(陈志强)

【知青回忆】水利二团的团长政委(陈志强)

【知青回忆】恋爱与婚姻的困惑(陈志强)

【知青回忆】西双版纳的雨季(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腊中学语文教师周新寒(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沙仁的两年教书生活(陈志强)

【知青回忆】半年的老白寨教学生活(陈志强)

瑶区公社中学的那些日子(陈志强)

【知青爱情】火车上的偶遇~~~(陈志强)

【知青回忆】公社教师的轶事(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瑶区的5年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在瑶区的奇遇 (陈志强)

【2016年六六届小学同学会发言稿】难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 我的小学同学庄群(陈志强)

【知青回忆】拉练(陈志强)

教师妻子探亲记(陈志强)

怀念父亲(陈志强)

【知青回忆】13连副指导员马振清(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同学周勇和他的姐姐(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李颂源(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兄弟小擦板(陈志强)

【知青相册】逝去的青春(陈志强)

【知青回忆】胡湾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任教的四年(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花和尚(陈志强)

【知青回忆】建设兵团的单玉珍(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开会(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满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战友阿金和建平(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那峥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七十年代的柳州(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的日子(陈志强)

返城后的不懈努力(陈志强)

三顾长兴顾渚村(陈志强)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一)(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二)(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三)(陈志强 )

写给女儿的信(陈志强)

炒家与被抄家(作者:陈志强 )

骑游队员老朱(陈志强)

旅游路上的两次见闻(陈志强 )

回城后的奋斗(陈志强)

退休后的生活(陈志强)

同济大学演出前的会友随笔(陈志强)

梦里的寻觅(陈志强)

探亲回到上海的那天晚上(陈志强)

知青老民(陈志强)

摘自【我的父亲】章节:晋察冀四分区骑兵连(陈志强)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记述--记我的岳父(陈志强)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记述2——记父亲的挚友

骑游队老刘(陈志强)

青浦区骑游队女队长周筱凤(陈志强)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3---记上海赴黑龙江插队知青萍子(陈志强)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4---记上海赴云南知青黄家驰 (陈志强)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青老齐(陈志强)

陈志强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